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社会新闻 >

到古长安城 学水土知识:这里可能是最美的科普基地

时间:2017-06-16 09:4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来自中国科普网)

一个孩子指着展板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是泥石流?妈妈说,泥石流就是山里的洪水把石头和泥土混合着从山上冲下来。孩子又问,怎样对付泥石流?妈妈说,要多种树,不破坏山体和土地。妈妈的回答虽说简单,却让懵懂的孩子的水土保持意识从小在心里埋下种子。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陕西省水土保持局 ,日前在西安汉城湖国家级水土保持示范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活动。

1_副本.png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副理事长吴斌说,集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为一体,以汉文化与水保科技交叉的旅游新亮点是汉城湖的一大特点。

 

汉城湖示范园以36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遗址为依托,850亩清澈水面波光粼粼,封禅天下、霸城溢彩、汉桥水镇、角楼叠翠、御景覆盎、流光伴湾、安门盛世,七个汉文化主题景观点缀于湖光山色,间或杂陈各式各样的水土保持科学景观,自上世纪70年代建成以来承担着西安老城区及以北地区污水排放和雨洪调蓄。按照绿化美化园林化相结合的理念,汉城湖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措施,园内到处栽种草坪、水保植物、观赏植物、水生植物、攀爬植物,全方位对绿地、坡地、驳岸进行综合治理,栽植乔灌木101种151万株,草坪70万平方米,绿化率90%,在增加地面植被,涵养水源的同时起到集保持水土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良好效果。

2_副本.png

3_副本.png

4_副本.png

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陕西省水保局副总工程师潘宣给大家作了一下科普:小流域是指以分水岭和出口断面为界形成的面积比较小的闭合集水区,流域面积最大一般不超过50平方公里。每个小流域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然集水单元,又是一个发展农、林、牧生产的经济单元。

 

从左岸的汉城墙遗址进入,沿着水保科普宣传长廊,五颜六色的绘画文字让人脑洞大开;寓教于乐的水土保持植物观赏区让你认识千奇百怪的植物花草,从心里感知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重要;一块块展板和LED显示屏,以水保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知识,增强了人们保护水土资源的理念。

 

人工模拟降雨的仿真模型位于汉城湖水车广场的边上,有两个长方形的支撑架,摆放三块长方体植被、牧草和泥土的等坡和变坡铁槽设施。当人工模拟降雨,细细的雨滴溅击到不同坡度不同植被和泥土上时,可以看到它所产生出的各不相同的水土流失的景况。雨水冲刷着植物、植被及裸露的土壤,让人们从对比中直观感受到植被对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保护地表植被的重要性。

5_副本.png

在秦岭山水微缩景观广场的水保科普体验馆,有意向序厅、流失隧道、水保百科、期冀之旅四大板块。在水保百科,原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著名地貌学家和土壤侵蚀学专家甘枝茂先生从事水保教育科研事业60多年,对表述各种水保知识的名片很感兴趣。讲解员根据他的需要,制作了一枚他需要的名片,那上面言简意赅地表述了水保的知识。

6_副本.png

吴斌似乎沉浸在情景模式和多媒体影像中,只见他奋力骑着自行车,银幕上出现永无止境的柏油马路,山川河流在眼前划过,感受着不同水土和山脉的变化,还有的参观者按提示分别脚踏LED台屏,找出水土保持的知识点和图像。

 

在流失隧道,人们从咆哮的飓风、翻卷的汽车、坍塌的房屋、摇晃的树木的惊骇中,体尝到水土保持的急迫性。

 

在5D影院,人们在模拟摇晃、雨注和声响中,亲身体验到水土流失在极致状态下的煤矿坍塌、淤地坝溃坝、泥石流发作等灾难场景。

 

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庄家尧是位水土保持科普作家。他说,尽管我们置身于娱乐之中,但不能仅仅把他当作是一场游戏,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正视自然、善待自然,寻求更好的水土保持应对措施和方法。中国科普网中国科普网 


CopyRight@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制作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

联系我们:zgsbxhzzb@163.com   Tel:010-62338045

京ICP备11006287号-2   中文域名证书编号: 2008122302000045

访问数量: